时间:2021-11-02 10:28:33
1924年,返回到国内这时候他的主要工作是负责编辑部的编辑员,主要负责《中国青年》的稿件编辑工作。并在1925年发表了多篇文章,在上海的小小屋子里,他以“辟时”“弼实”“辟古”等多个笔名在《中国青年》等刊物上发表了多篇文章。他的文章影响了当时的青年,成为广大青年学习马列主义的重要途径,更成为了青年读者的良师益友。
在1925年五卅惨案发生后,任弼时签发团中央通告(第二十五号),号召要把“此次反帝运动尽量扩大到全国”。6月13日,团中央发布《告全国青年》书和《告全世界青年工人》书。与此同时,任弼时又在《中国青年》第81期上发表《上海五卅残杀及中国青年的责任》一文,指出:青年学生必须深入到工农群众中去,只有和工农打成一片,明白他们的心理和需要,才能取得民众的大多数,才能有革命事业的成功。在五卅运动中,任弼时始终站在斗争阵地的最前沿,领导广大青年群众勇敢前进。
他从年少求学到投身革命,把自己的全部智慧和精力,毫无保留地奉献给了党和人民的事业,经过革命实践的长期磨砺,成为党的卓越领导人。
在漫长的革命年代,他几次被捕受尽酷刑;长征途中,他的身体严重受损;解放战争时期,他拖着病躯艰苦转战……任弼时的身体每况愈下,别人劝他休息,他总是回答:“革命尚未成功,我怎么能停下来不工作。”叶剑英称:“他是我们党的骆驼,中国人民的骆驼,担负着沉重的担子,走着漫长的艰苦的道路,没有休息,没有享受,没有个人的任何计较。”
他就是这样,把自己的一生奉献给了伟大的党的事业和人民,这种大无畏的精神正是和我们所弘扬的西柏坡精神、延安精神、井冈山精神一样,它鞭策并激励着我们继承发扬党的优良作风,心中常存人民,扎根人民,做好人民的公仆,“俯首甘为孺子牛”。